10月27日晚間,國信證券、財通證券等11家上市券商的三季報出爐。
截至目前,已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三季報,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凈利實現正增長的占比達七成,自營投資為多數券商業績增長主要原因,而經紀、投行業務則整體下滑較為明顯。
同時,“券茅”東方財富的三季報也在27日晚間揭曉,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62.09億元,同比下降5.84%。
21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業績曝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三季報。
從目前已披露的券商來看,營收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以183.84億元暫居第一,暫居第二至第五的分別是招商證券(148.71億元)、國信證券(124.43億元)、興業證券(88.56億元)、光大證券(77.55億元)。
凈利方面,排名暫居第一的是招商證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64.02億元;第二目前是中信建投,為56.91億元;暫居第三至第五的分別是國信證券(48.74億元)、光大證券(43.58億元)、方正證券(19.36億元)
從業績同比變化來看,有七成券商凈利實現了正增長。其中,東北證券與中原證券均100%以上的凈利同比增長;西部證券也同比增幅較大,達到76%;信達證券、財達證券凈利同比增幅也分別為50%、48%。不過,也有部分券商凈利同比下滑,分別是方正證券、第一創業、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華林證券。
太平洋則扭虧為盈,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1億元,去年同期為-0.64億元。公司稱,主要原因為去年同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本期正常經營且未發生較大金額的資產減值準備,業績扭虧為盈。
經紀、投行均下滑,自營成勝負手
從上市券商業績變動原因來看,多數券商凈利同比增長的原因主要是自營投資收益的增加。包括東北證券、中原證券等券商均在財報中提到公司凈利潤增長主要原因為投資業務收益增加。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今年前三季度,已披露三季報的21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業務凈收入301.02億元,同比增長54%。21家上市券商中,自營業務凈收入實現正增長的超八成,自營收入同比提升較大的券商為財通證券、東北證券、首創證券、第一創業、財達證券,均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不過,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收入下滑較為明顯。
經紀業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已披露三季報的21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經紀業務凈收入258.29億元,同比下滑約12%,21家券商悉數下滑。
投行業務方面,21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01.56億元,同比下滑約16%。中信建投以38.93億元的投行凈收入暫居第一,暫時排名第二的是國信證券,為10.96億元。有8家券商的投行業務凈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包括中銀證券、東北證券、財通證券等等。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預計,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業績整體呈增長態勢,歸母凈利潤同比上升9.03%,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54%。從上市券商2023年前三季度各項業務收入對營收增量的貢獻度看,預計投資業務對調整后營業收入上升的貢獻度最大,為202.96%。
“券茅”業績小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券茅”東方財富也在27日晚間披露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東方財富實現營業總收入84.88億元,同比下降11.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09億元,同比下降5.84%。
對于業績變動,東方財富方面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公司以財富管理業務為主,經營業績與資本市場景氣度密切相關。2023年第三季度,滬深兩市成交額同比、環比分別下降14.2%、13.9%,在市場表現相對低迷時,公司業績表現仍相對穩健。
據悉,面對市場的周期性波動,東方財富始終保持對于科技創新的專注力與戰略定力,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達7.9億元,同比增長10.5%,占營業總收入的9.3%,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
東方財富方面還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公司組建人工智能事業部,充分整合金融科技平臺資源,推動公司自研大模型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公司正按照主管部門相關要求推進大模型備案工作。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推進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探索與相關的技術成果轉化,深化金融科技對于互聯網財富管理服務的數智化賦能,助力實現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華鑫證券的母公司華鑫股份也在27日晚間發布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華鑫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5.32億元,同比下降19.2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5億元,同比增長70.01%。
對于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華鑫股份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轉讓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6%股權。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