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當前來看,債券投資面臨多重壓力。短期來看,基本面筑底回暖的壓制、資金面持續收緊以及年底就開始的財政擴張或將壓制債市表現。中長期來看,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信用環境分化加大,對未來的債券投資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新投資時代”的到來,基金經理通過提升波動操作準確度、增強信用發掘精細度、投資策略豐富度等多種路徑提升收益獲取能力。
債市投資或面臨多重壓力
盡管央行擴大逆回購投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面緊張態勢,但債市仍呈弱勢震蕩格局。而無論是發債對資金面、基本面的影響,還是政策加碼發力的預期在短期難以被證偽,都將壓制債市表現。
步入10月,債市高波動演化為常態。恒生前?;饌鸾浝砝罹S康分析稱,債市近期調整的主因是經濟延續修復、一攬子化債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地方債供給放量對資金面產生擾動。地方債久期通常較長,可能影響到銀行資產負債安排,疊加稅期因素使得資金面緊張。
李維康表示當前曲線較為平坦,長端10年基本未有調整,而短端調整較多,無風險利率曲線非常平坦,也能驗證是資金面因素而非經濟因素產生的影響,所以當前的市場調整應當屬于特殊再融資債的擾動。
短期而言,債市仍面臨多重壓力。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兼債券基金部總監陳軼平判斷,短中期債券市場表現的核心變量仍然是資金面變化??紤]到當前收益率與政策利率的利差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已定價流動性偏緊的情況。如果四季度降準或者MLF等長期限資金投放能夠落地,流動性可能不會進一步收緊,那么短期對債市可以樂觀一點。但如果11月增發國債集中發行導致資金面波動進一步加劇,則債券短期可能仍然面臨一定壓力。
“中短期債市確實面臨至少幾方面的壓力,包括基本面筑底回暖的壓制、資金面持續收緊以及年底就開始的財政擴張?!?前海聯合基金信用研究部負責人孟令上稱,今年上半年緊財政+寬貨幣的組合對債市友好,但 8 月底以來刺激政策的密集出臺,經濟基本面的好轉疊加地方債集中供給造成資金偏緊,臨近年末投資者習慣性落袋為安,偏弱或橫盤震蕩概率高。
中長期而言,隨著利率中樞的下移,債券市場對投資者提出新要求。陳軼平指出,我國告別以地產為主要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后,伴隨著經濟逐步由高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經濟潛在增速可能緩慢下行。同時,房地產和城投平臺提供的高收益資產逐步退出也將帶動資本回報率下降。長期來看,我國債券收益率中樞可能趨降。
在陳軼平看來,當前固收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新的投資類型、投資策略層出不窮,同時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信用環境分化加大,這些都對未來的債券投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維康則表示,隨著社會融資成本下降,利率中樞有所下降屬于正常情況。隨著金融監管日益增強,金融市場日趨規范,越來越多投資者回歸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優質金融產品,亦帶來了更多機會。不僅利率中樞下移,債券波動性也趨于減弱,波段操作的回報有所壓縮。
“未來債市壓力更多來自于結構性的變化,我們認為一攬子化債計劃之后,長期限的利率債供給增加而信用類資產供給減少,可能是一個挑戰,對信用定價和價值挖掘提出更高要求?!崩罹S康說道。
多方面提升收益獲取能力
在受訪基金經理看來,短期而言“中短久期 、票息策略”仍占優。但長期來看,債券投資需要從多個方面尋覓新出爐,進一步提升獲取收益的能力。
就短期債市面臨的壓力而言,前海聯合基金信用研究部負責人孟令上表示,隨著前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實,基本面筑底改善,債市逐步進入寬信用的觀察期。同時考慮到政策仍存在加碼的可能,長端難有明確的方向,但繼續大幅上行的概率不高。
孟令上判斷,在資金面企穩修復的情境下,中短久期債券占優。四季度債市投資策略偏謹慎,應適度降低組合的久期和倉位,操作上多看少動偏向防御靜待機會,不斷提升組合流動性,策略或以“中短久期 +適度杠桿+票息策略”占優。隨著整體信用風險的緩釋,中短久期中低評級的信用債也開始具備挖掘的價值。
“面對低無風險收益率的常態環境,傳統以票息收益為基礎的投資策略性價比降低,債券投資需要進一步從波動操作準確度、信用發掘精細度、投資策略豐富度等多方面提升收益獲取能力?!?陳軼平則說道。
他同時強調,盡管長期無風險收益率中樞趨于下行,但從歷史數據來看,由于經濟周期性變化依然存在,利率仍然呈現3-4年維度的周期性波動。通過構建完善波動投資框架,對政策和高頻數據進行及時跟蹤,疊加對經濟中長周期趨勢的相關判斷,仍然可能通過成功的波段擇時操作顯著增厚投資組合收益及控制回撤風險。
“中期來看,債券市場仍有較好的投資機會。當前,我們也進入信貸擴張的周期,疊加近期一攬子化債政策的落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所緩解,一部分城投債券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另外,雖然利率中樞有所下移,但市場對于長久期利率債的投資交易日益活躍,通過久期策略和票息策略,仍可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孟令上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另一方面,在陳軼平看來,信用風險的集中暴露給投資者帶來損失,但仍需客觀看待,事實上合理穩定的違約率是債券市場成熟的重要標志。
“打破債券市場的剛性兌付對機構投研人員的專業能力、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投資邏輯與信仰不斷被打破重塑,債券投研應避免盲目標簽化;個體資質的深度研究和信用策略的機會挖掘,成為機構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信用債投資進入‘精細化擇券’時代?!彼赋?。
談及應對債券投資新局面之道,陳軼平進一步表示,債券投資品種及策略需要更加豐富。在國家戰略方針與金融監管的雙重導向下,銀行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務工具、保險公司次級永續債、科創類債券等新型信用債品種持續推出。對信用產品市場變化緊密跟蹤也將是擴展信用債投資廣度以增加投資收益的方式之一。除傳統債券品種以外,可轉債等標的帶來的權益暴露在合適的情況下也可以明顯增厚投資組合收益,向大類資產配置要收益也成為部分固收產品的破局之選。
恒生前?;饌鸾浝砝罹S康也談到,未來獲取每一個基點的收益都需要更多有效研究的支撐,機構投資者應更加重視投研交體系的構建、迭代和完善,增強深入研究能力,最大程度平衡各類風險與收益,才有可能取得長期可持續的收益。
“在利率中樞下行、波動性減弱以及傳統信用債供給減少的趨勢下,債券投資的未來發展方向應當是更加精細化且需開拓思路?!闭劶拔磥韨顿Y的發展方向,李維康建議更多關注和支持高質量發展,即對產業債,尤其是制造業、科技類企業產業債進行更多研究與投資;重視可轉債、固收+、量化策略等的使用;以及關注與拓展新的資產類別如REITS等。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