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lyz06"><acronym id="lyz06"></acronym></small>

        <menuitem id="lyz06"></menuitem>

          <output id="lyz06"></output>

        1. <ins id="lyz06"><option id="lyz06"></option></ins>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建議給靈活就業人員上工傷保險,加強技術創新與投入

          2023年03月02日 12:26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倪雨晴
          推動科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2023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3月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今年將提交四份建議。

          其中,圍繞科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李東生提出加大技術創新與資本投入支持的建議;對于全球化的話題,他建議提升跨境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化;此外,李東生還建議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限制。

          今年是李東生連續21年履職參加兩會,期間他一直保持著對科技制造業發展、全球化、技術創新和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的長期關注。

          建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企業,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技術創新和資本支持層面都面臨挑戰。

          一方面,李東生談道:“中國制造規模很大,未來要有更強的競爭力,要從一般的工業產品制造更多地拓展到中高端產品制造??萍贾圃鞓I的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全球競爭加劇,中國科技制造業必須要突破技術瓶頸,加快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p>

          他關注到,中國制造業已在許多產業和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但向高端制造業邁進的過程中,還存在部分核心裝備、器件和材料等關鍵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敖鉀Q技術難點沒有捷徑可走,要靠持續的投入與積累提高技術競爭力?!崩顤|生提到。

          另一方面,在資本投入上,由于科技制造業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資本回報率偏低,企業融資難度和壓力大,資金鏈趨緊。同時,中國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也逐年上升,不僅難以抗衡部分東南亞國家,且與發達國家差距也日益縮小。

          因此,今年李東生再次在兩會建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此次主要從技術創新與資本投入兩方面提出建議:一是加大對科技制造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延長貸款期限、放寬融資門檻。三是降低科技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推動中國制造業全球化

          提及制造業全球化發展的現狀,李東生表示,近年來“逆全球化”持續發酵,國內受勞動力成本、環保等因素影響,產品出口成本優勢縮小,中國制造業傳統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戰。中國制造業全球化,必須要從輸出產品轉變為輸出工業能力,規避貿易壁壘,將自身優勢在全球實現更大價值。

          長期以來,制造業是中國經濟全球競爭的比較優勢。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而國內市場僅可消化20%,中國制造業必須“走出去”。但對于多數中國制造企業來說,真正走出去還面臨貿易摩擦、合 規經營及專利訴訟等多重風險。

          為推動中國制造業加快全球化發展,李東生提出要從提升跨境服務水平,從法律援助、政策咨詢、技術專利訴訟、境內外融資等方面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支持。

          具體的建議包括,駐外使領館向所在國中資企業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等支持;設立技術專利訴訟專項基金,對事關整個產業發展的技術專利訴訟提供支持;商務部門組織企業充分參與貿易多雙邊談判;對中國優勢產業在跨境投資、境內外融資方面提供便利。

          建議將靈活就業人員強制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疇

          此外,在民生方面,李東生還針對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目前全國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人,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約 26%;全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34.9%。靈活就業已成為全國就業市場的新趨勢,對“穩就業、保經濟、 促消費”發揮重要的作用。

          李東生指出,但當前靈活就業人員在工作中遭遇工傷卻無法獲得賠償,頻頻引發勞動糾紛。其主要原因是靈活就業人員沒有被完全納入工傷保險繳納及保障機制,其合法勞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

          同時他還表示,盡管目前已有部分地區試點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限制,但各試點城市在覆蓋范圍上仍然存在局限性,難以全面覆蓋全部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保障需求。而且工傷認定范圍、繳納模式、經辦機制等方面的限制條件,也導致參保門檻較高。

          對此,他建議:一是修訂現行《工傷保險條例》,將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在內的所有勞動者強制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疇;二是開辟單獨參保通道,創新參保辦法及繳納方式;三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出“工傷保險參保一鍵辦理”,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便利性。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