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 人工智能是近年來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高科技領域之一,市場關注也在2023年之初再次到達頂峰。其中,青年人才如何培育,也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在2月25日至26日于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辦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先鋒大會”上,人工智能青年才俊濟濟一堂,討論專業技術、事業前景、社會抱負。為了應對更快的行業發展,人工智能正在蓄起“人才池”。
青年人才聚會臨港
位于上海東南角的臨港新片區,是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先進制造和科創區域。由于市場關注空前高漲、行業知識快速迭代、就業前景面臨爆發,眾多對AI感興趣和有志從業于AI的青年人聚集到這片區域。
原本僅為1000名參會者準備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先鋒大會”,最終吸引了1.8萬人報名參加。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周末兩天密集的議程中,大小論壇座無虛席,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熱情達到空前的高漲。
人工智能教育正從娃娃抓起。在由中國教育學會科創教育協作體和亞馬遜云科技主辦的青少年體驗活動上,初中學生正在指定場所中進行汽車模型競速。使用python、借助模型,這些學生正在淺嘗汽車的自動駕駛,令汽車在指定軌道上前行和拐彎。
青年人正開拓各種獲取人工智能新知的渠道,通過開源社區交換智慧。碼農社區Datawhale組織了100多位青年開發者進行線下相聚,他們在“開源”理念下共同學習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知識,又分享代碼激發其他人的應用落地。開源社區規模是反映行業人才規模的一個重要指標,據國內最大的開發者社區CSDN統計,中國開發者用戶注冊數超3500萬,2021年增長超700萬;中國開發者用戶中,超過94%正在使用開源,42%參與過開源項目。
來自上海諸多高校的計算機學科學生也成為在大會上亮相的焦點。被認為國際人工智能“競賽班”的上海交通大學ACM班,將20周年成立慶典搬到了大會現場,與該班畢業的“師兄姐”討論學術和事業規劃。ACM班畢業生、第四范式技術副總裁鄭曌在談論產業機會時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激發新的角色和工種誕生。
“產業對人工智能正產生大量需求,曾經分為前端、后端的開發范式也正在分解為更加細化的環節,產生了新的角色和工種?!编崟追Q。他鼓勵學生首先在軟件工程上打好基礎,并在理念和決策上解決業界在人工智能實踐中的需求。
如何培育青年開發者
如何激發青年人走上人工智能研發之路,成長路徑上又需要注意什么?
復旦大學教授、對話式語言大模型MOSS團隊負責人邱錫鵬表示,培育AI人才不僅關乎個體維度的水平提升或職業發展,還涉及整個社會環境、教育體系、產業生態等??蒲袡C構推動前沿技術創新和突破、產業界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創業者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社會組織建立良好的交流平臺和合作機制。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AI開發者自身,他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視野、培養新思維、創造新價值。
ACM班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俞勇向學生現場發表的演講中提到,希望學習人工智能的學生有大情懷、格局和作為?!澳愕难劢缫獙?、不要總是平視,不要只是關注個人的生活,而多思考能為別人、社會貢獻多少,能為人類留下多少?!庇嵊孪驅W生激勵道。
“為什么叫ACM班,因為計算機界的圖靈獎就是由ACM學會頒發的?!庇嵊卤硎?,“希望能夠培養自己的科學家,讓我們更有信心、勇氣做更大的夢想?!?/p>
產業機遇多元化
存算一體的AI芯片、AI加速卡、AI數據集平臺、AI大模型……AI人才正被分流到以上各個領域,人工智能產業機遇變得更加多元化。
作為人工智能新高地的上海臨港新片區,將為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多種行業機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陸瑜表示,力爭到2025年聚集重點人工智能企業500家,培育5家至10家獨角獸企業,核心產業規模攀升至500億元。
臨港正在“數字城、未來車、智能造”這三方面尋找人工智能的落地?!皵底殖恰狈矫?,臨港正在打造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先行示范區,包括數字化基建、城市管理數字化轉型?!拔磥碥嚒狈矫?,臨港作為首批獲交通運輸部、工信部認證的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正在打造車、陸、云、網、圖全生態車路協同智慧交通場景?!爸悄茉臁狈矫?,是指推動智能工廠、重點場景的打造。
陸瑜還表示,近期,臨港新片區將更新人工產業支持政策,更關注產業鏈協同、場景應用和研發扶持。
未來,對于人工智能的算力、算法、數據等“三要素”的投入,也將繼續是人工智能開發者的事業探索方向。
企業和政府均在加速算力平臺的建設。記者從大會現場獲悉,商湯科技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商湯大裝置SenseCore AI云正式上線,反映“大模型”帶來的行業迭代加速,刺激市場算力需求進一步提升。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商湯大裝置事業群副總裁陳宇恒稱,大模型帶來的人工智能變革是“未來十年最具確定性的‘大機會’”。
公共算力服務平臺,也將帶來跨平臺、跨地域的算力調度。2月20日,依托上海超算中心建設并運營的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揭牌投用。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也表示,今年也將在數據和算力上投入更大力度,在不同算力提供商一起推出數據和算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