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跟蹤2月以來二手房、新房及土拍市場成交情況,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
1)以深圳、揚州為代表的14城表征二手房成交熱度高于去年同期;
2)新房成交市場熱度存在明顯分化,二線城市成交整體表現相對更好;
3)土拍市場整體表現尚未明顯好轉,優質地塊項目拉高土地成交溢價。
二手房成交規模明顯回升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2月以來,14個重點城市二手房周成交面積持續增長,成交熱度好于2022年同期。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指2月26日當周,下同)數據顯示,14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已達225.7萬平方米,較上周環比上升16.2%,單周成交規模為2022年6月下旬以來的新高。
從具體城市來看,14個重點城市中除金華以外,二手房周成交面積均好于2022年同期,最新一周數據顯示,深圳、北京二手房單周成交面積分別為去年同期水平的131.6%、107.7%;二三線城市中揚州、杭州成交熱度較高,以揚州為例,2月以來,揚州二手房周成交面積環比增幅持續擴大,成交規模好于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數據顯示,揚州二手房單周成交面積達2023年以來最高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分析認為,一方面,前期利好購房需求端如利率下調、放松限購等的政策效應逐漸生效,一定程度降低購房門檻,而春節以來全國城市二手房出售掛牌量指數連續四周持續走高,指向部分業主的出售掛牌意愿較強,二手房的可選類型增加、可交付入住時間相對有所保證,總體能較好地滿足購房者剛需及置換改善性需求,假期期間的部分帶看量在節后轉化為成交量;另一方面,受假期因素影響,春節前未完成的房屋網簽及備案手續事宜移至節后進行,成交統計數據存在后移情況,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提升了二手房的成交表現。
新房市場熱度明顯分化
新房成交市場熱度延續往年節后回暖特征?;浉郯拇鬄硡^(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2月以來,30大中城市商品房周成交面積呈上行趨勢,成交熱度好于2019年和2022年同期,但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成交面積達365.8萬平方米,較上周環比增幅擴大了22.9個百分點,為2021年同期水平的8成左右。其中,二線城市商品房成交的回溫速度和回溫幅度均好于一線、三線城市,春節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完整周成交面積已基本恢復至節前水平(考慮春節臨近的擾動因素,這里指春節前兩周數據表現,下同)的6成,最近三周環比增速平均達28.9%,分別高于一線城市、三線城市11.7個百分點、7.0個百分點。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分析認為,2023年新房成交市場基本延續了以往幾年節后復工前幾周回暖的特征,但整體表現不及二手房市場。不同城市間成交市場規模的差異從側面佐證了新房成交市場存在局部性回溫的特征。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據克爾瑞公開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中,廣州新房周成交面積自2月以來持續增長,第7周(2月6日-2月12日,下同)開始連續三周環比增幅擴大,總體而言,廣州銷售熱度近一月處于較高位水平;北京則連續三周環比增幅持續收窄,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數據顯示周成交面積已較上周環比回落28.9%。
重點監測的二線城市中,以成都、武漢為代表的半數以上的城市新房周成交面積持續上行,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數據顯示,以杭州、南京、蘇州為代表的小部分城市新房周成交面積在短暫回落后恢復增長,這進一步指向二線城市新房成交市場熱度相對較好;三四線城市間成交熱度差異則更為明顯,以溫州、東莞為代表的小部分城市新房周成交面積保持增長,最近兩周增幅有所擴大,新房市場銷售韌性較強;而以南充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新房周成交面積連續三周下行,雖降幅有所收窄,但整體處于低位水平。
土拍積極性仍待修復
土拍市場熱度不及往年?;浉郯拇鬄硡^(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截至3月1日,百城周成交土地占地面積連續三周下行,最新一周數據顯示環比降幅擴大至24.4%,成交規模表現不及2021年和2022年同期;自2月以來,百城周成交土地溢價率維持小幅上漲的趨勢,略好于2022年同期、與2021年平均差距超過13.4個百分點。截至3月1日,最新一周數據顯示,百城周成交土地溢價率基本超過節前水平,其中二線城市周成交土地溢價率較上周環比上升了4.6個百分點,有效拉升了整體溢價率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分析認為,土拍市場的積極性往往依賴于下游樓市的銷售表現,2023年開年以來,二手房市場熱度好于新房市場,前者對土拍市場的影響有限,新房市場的局部性回暖尚未傳導至上游。目前已開展集中土拍的城市成交情況指向土拍市場整體表現尚未明顯好轉。
2023年第7周起,北京、杭州、鄭州、蘇州等城市陸續進行土拍?;浉郯拇鬄硡^(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監測發現,以杭州為代表的部分城市熱度較高,土地溢價集中出現在部分優質地塊項目上。據公開報道顯示,2月21日,杭州開展2023年的首輪集中土拍,13宗住宅用地地塊全部成交,其中有8宗地塊報價觸頂、2宗溢價成交,而鄭州土拍成交熱度相對偏低,月內掛牌11宗地塊,最終以底價成交了10宗地塊;北京、蘇州集中掛出的地塊均已成交,其中北京觸頂與底價成交的土地宗數各占一半,蘇州溢價成交了5宗地塊,約占總成交地塊的4成左右。值得關注的是,土拍市場參與方目前仍以央國企為主。以北京為例,首場土拍吸引20多家企業參與,但民企中僅有京東和龍湖兩家,民營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仍待進一步觀察。
此外,2月以來,地產行業上游原料主要建材產品螺紋鋼和線材周產量、價格持續小幅上漲,對應的下游材料浮法玻璃當周市場均價、周開工率同樣均保持平穩運行,但尚未恢復至去年同期,兩類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品的表現共同指向地產復蘇的預期雖然不斷增強,但整體的開工、收樓進度仍有所延遲。百年建筑網最新一期調研也顯示,房建開復工進度弱于市政及基建項目,資金缺位仍是較為重要的因素。隨著“保交樓”工作的持續推進,開發商企業的資金配置面臨約束,或進一步制約拿地積極性。土拍市場的修復需關注后期新房市場成交表現,銷售回款速度的加快將有助于提升拿地信心。
出品: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
統籌:周上祺
主筆:陳勇杰 申美怡 梁永文
編輯:周上祺
注:本期分析涉及數據除特殊說明以外,均來自各渠道公開數據、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及合作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