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lyz06"><acronym id="lyz06"></acronym></small>

        <menuitem id="lyz06"></menuitem>

          <output id="lyz06"></output>

        1. <ins id="lyz06"><option id="lyz06"></option></ins>

          城市拼經濟|煙臺總動員:決勝萬億GDP 解題工業新舊動能轉換

          2023年03月02日 13:5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周慧
          萬億GDP對煙臺意味著什么?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作為一個地級市,煙臺如何在保持工業強市的傳統優勢的同時,持續吸引人才和科創資源,挖掘城市新動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慧 煙臺報道

          2月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山東煙臺市萊山區的一家商務酒店大堂,不時能聽到穿襯衣和黑外套的中青年人打電話討論項目的聲音,酒店臨近煙臺市政府等多個行政機關辦公樓,2月份酒店的商務活動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部,瀕臨渤海和黃海,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

          2022年底,煙臺市長鄭德雁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2023年煙臺的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爭取突破萬億元大關”。2022年中國萬億GDP城市無新增,2023年全國“拼經濟”的大環境下,煙臺如何突圍成為下一個萬億GDP城市?作為一個地級市,煙臺如何在保持工業強市的傳統優勢的同時,持續吸引人才和科創資源,挖掘城市新動能?

          2023年煙臺成為國內兩個最有望突破萬億GDP的城市之一,另一個是常州。相對“蘇錫?!钡娜珖纫约俺V輷屨夹履茉达L口的關注度,配套工業為主的煙臺明顯“低調”一些。

          但從經濟數據來看,工業立市的煙臺,2022年GDP增速5.1%,經濟增量和增速均在山東省排第一,上市公司數在2023年2月達61家,煙臺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連續多年位居山東省首位。

          談及煙臺的實體工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當地人大多引以為豪,在他們看來,煙臺的產業主要是實體制造業,這類企業不如互聯網等有爆發力,盈利也更慢,但扎實和有韌性。

          全市總動員:決勝萬億GDP城市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煙臺采訪多個經濟部門,走訪新區和工業企業發現,突圍萬億GDP被認為是煙臺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一次跨越和升級。煙臺全市上下已圍繞“決勝萬億GDP”展開了總動員,通過精細精準抓運行和工作清單化管理,全市各部門和16個區縣都掀起了“拼經濟”的實踐。 

          2022年煙臺GDP達9515.86億,2023年有望成為國內第25個新晉萬億GDP城市。2月23日,煙臺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吉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今年煙臺GDP再增加500億就能過萬億,對于這部分實實在在的增量從哪里來,煙臺已經做了精準和精細的摸底。接下來煙臺有392個工業項目要投產,其產值大概能有1150個億,這可以大概評估產業增加值的數據。目前煙臺實行工作清單化管理,通過逐月調度和服務,跟進項目進展。

          “煙臺做的是精準和精細抓經濟。如果這些項目正常推進的話,加上外貿、消費等,突破萬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睂O吉鵬說。

          據孫吉鵬介紹,2023年初全國各地出臺“拼經濟”和提振信心的政策,煙臺市政府在1月8日就出臺了《關于提振發展信心鞏固向好態勢的若干政策措施》,煙臺市的提振信心措施的發布時間在全國都是很靠前的,政府部門通過對一線的深入調研,制定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霸诋敃r的情況下,提振信心是尤為重要的,經討論我們將‘提振發展信心’放到了文件名中?!睂O吉鵬說。

          除了提振信心和在項目上的精細化管理,煙臺突破萬億GDP的目標,也被精準的分解到煙臺市的各個職能部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煙臺市包括商務、工信、發改、海關、公安等全市都開過保障沖刺萬億GDP的會,以及推出具體的工作措施。

          2月28日,煙臺市商務局召開工作會,會議要求,要用實打實的業績,全面展現商務系統在全市實現GDP過萬億元目標中的擔當和作為。同一天時間,煙臺地區海關出臺《煙臺地區海關促進煙臺外貿保穩提質30條措施》,提出全力推動煙臺外貿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努力為煙臺邁入萬億級城市做出海關應有的貢獻。

          2月份,煙臺市公安局也出臺了《護航經濟發展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二十條工作措施》,并作為2023年“一號工程”,全力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煙臺邁入萬億級城市行列貢獻“公安力量”。

          對于煙臺各區縣,煙臺市發出了“比項目、拼發展、爭一流”的動員令,提出“誓奪首季開門紅、決勝萬億級城市”。2月份。煙臺市16位區市書記分別就沖刺萬億GDP公開表態各區的實踐思路,具體到多項量化指標和數據。

          其中,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表態稱,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產值過10億元企業3家、上市公司2-3家,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1-2個百分點、生產總值對全市增長的貢獻度達到25%左右。

          沖刺萬億GDP的基礎:工業立市

          作為山東的一個地級市,在2023年全國各地“拼經濟”的大背景下,煙臺如何跟強省會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競爭項目資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煙臺市工信局、發改委、商務局等職能部門采訪時,其一致的答案是煙臺有扎實的工業基礎,“工業立市”是煙臺在近三年復雜環境下保持韌性和穩健增長的前提。

          煙臺市工商業起步早,曾誕生了北極星鐘表、三環鎖等一批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和中國第一個工業化葡萄酒生產廠。在工業的41個大門類里邊,煙臺就有37個門類,煙臺的工業基礎和底蘊是煙臺招來大項目的核心優勢。

          工業對于煙臺突圍萬億GDP極為重要。從經濟總量來看,煙臺GDP在一段時間內是位居全省第二名,僅次于青島。山東省統計年鑒顯示,80年代中后期,煙臺主要經濟數據曾一度高于濟南,近幾十年兩座城市輪流成為全省經濟總量第二名。2019年山東地級市萊蕪市撤市建區整體并入濟南市,濟南和煙臺經濟總量拉開差距,濟南率先進入萬億GDP城市。

          在煙臺人看來,煙臺被濟南超過,一方面是山東省提出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省會城市有了更多資源傾斜,萊蕪也并入了地級市;另外煙臺的產業在前幾年也有騰籠換鳥帶來的轉型陣痛期。

          在煙臺采訪期間,從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到酒吧老板、滴滴司機,都更喜歡用青島對比來聊煙臺這個城市。2022年煙臺和青島的GDP差距是5404億,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上,第三產業增加值青島比煙臺高出4414億。煙臺第一產業增加值超過青島;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青島低1175億,但增速比青島快3.7個百分點。

          青島有像海爾、海信這樣的知名工業制造業企業,另外一個民營制造業發達的沿海城市泉州,也是因有安踏、特步等品牌而廣為人知,但說到工業強市煙臺,為什么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煙臺有哪些工業企業?

          “如果說南方城市的工業企業是鋪天蓋地,那么煙臺的工業企業都是頂天立地?!睂O吉鵬介紹,煙臺的工業主要是配套工業,比如煙臺有山東市值最高的企業萬華,其業務涵蓋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新興材料等,擁有全球最大的MDI產能,但MDI這類配套工業產品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少有知曉。相對面對消費者端的工業企業,配套工業類的企業在品牌推廣方面思路還是不一樣。

          2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煙臺市工信局采訪時,工信局經濟運行辦公室主任朱緒光對各項工業數據如數家珍,他先從一產、二產和三產構成的角度拆分煙臺沖刺萬億GDP的構成。第二產業增加值在煙臺GDP中占比為42.3%,其中工業是重點。2022年,煙臺市規上工業實現產值9628.6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利潤674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9+N”產業產值達到8700億元。目前煙臺已經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其中,有色及貴金屬產業2038.1億元,綠色石化產業1730.4億元,高端裝備產業1198億元,電子信息產業1125.9億元,汽車產業1027.3億元,食品精深加工產業1003.7億元。

          朱緒光介紹,煙臺民營企業做實業的比較多,企業家力足本行業,在一個細分領域垂直深耕,把業務做透和做扎實,做成細分領域全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隱形冠軍企業。煙臺的這些企業家也很少去拓展和跨界,不做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這種專注也是做實體制造業很需要的精神。

          煙臺做的是實體企業,你去工廠是能看到機器裝備在運行和生產的,進去看看就感覺特別心里踏實?!睙熍_市一位經濟部門官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制造業轉型:煙臺如何培育新動能?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是煙臺近年的新命題,也是山東全省的工作重點。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煙臺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公開數據顯示,煙臺“十三五”工業技改投資6000多億。

          在當地官員看來,2022年煙臺保持全省第一的經濟增速和增量,說明煙臺的新舊動能轉換是有一定成效的,或者說一定程度上走出了“騰籠換鳥”的陣痛期。

          煙臺市工信局2月28日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的數據顯示,目前煙臺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54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81家。2023年,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3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家以上、小巨人企業15家以上,新增瞪羚、獨角獸企業30家以上,確保全省前三,力爭第一、二名。

          一位臨近煙臺地級市的政府官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些年山東做新舊動能轉換,關停了一些小、散、亂的高能耗工廠,對項目的準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煙臺這幾年爭取到了一些新舊動能轉換的標志性大項目,比如裕龍石化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約1274億元,也是山東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這種體量的項目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對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除了引進高規格的項目,煙臺也在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轉型。比如招遠市,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擺脫“一金獨大”的產業困局,尤其是2021年的礦難事件之后,招遠市努力推動石材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2023年的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實施“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到黃渤海新區走訪了幾家企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煙臺艾迪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屬于本土成長起來的制造業企業,近年已在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公司從傳統的機械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為集工程機械用液壓屬具、伺服數字液壓系統、多軸工業機器人和硬質合金刀具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先進制造企業。另一家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業務是做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探測預警,屬于新區成長起來的小巨人企業。

          艾迪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是挖掘機的液壓元件,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生產研發起步早,早年國內對該零件一度全部依賴進口。艾迪精密的液壓元件屬于自主研發的產品,目前已在國內被廣泛應用。

          另外,近幾年艾迪精密企業也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探索,完成了包括機器代人在內的智能化技改項目100余組,并與機械龍頭企業開展智能化合作,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不過煙臺也和南方幾個經濟發達地級市一樣,面臨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地級市因缺乏科教資源,自身人才培養能力有限;另外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配套不如一線城市以及附近的強省會或副省級城市。

          記者走訪的煙臺企業也反饋,企業在往高端化方向轉型過程中,面臨著高精尖人才難招和難留。其中一位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會去上海招聘工業機器人方向的技術人才,因為上海的高端制造業發達,人才聚集度高,這類人才對城市的教育、醫療等有更高的要求,高薪把他們挖過來,考慮到小孩上學,他們來煙臺工作沒多久就又回上海了。

          在吸引人才方面,煙臺和青島也還有一定差距。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煙臺的常住人口從697.6萬增長到708.3萬,也就是煙臺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十萬。而青島的常住人口從2011年的917.9萬增長到1025.7萬,凈增136萬。

          在煙臺芝罘區的一個小酒館,老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年輕人的夜生活來看,晚上九點后,煙臺市區街上人就不多了。另外,年輕人也越來越不愿意去工廠流水線上班,除了“考公”,還喜歡互聯網等新型行業的工作,所以很多年輕人更愿意往青島或者北京跑。

          實際上,煙臺也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當地官員看來,近幾年人才從一線城市回流已有趨勢,好的產業和項目是吸引人才回流的核心因素。2023年的煙臺政府工作報告除了提出萬億GDP目標,也提出了,聚焦科教強市人才興市,高效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依靠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實施青年人才“百千萬”集聚計劃,全年引進不少于400名博士、5000名碩士、6萬名大學生,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讓青年與城市同呼吸、共成長。

          萬億GDP對于煙臺這個城市來說,是重要的一個躍升。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萬億GDP的經濟體量,能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以及是否意味著更強的人口吸引力都是值得繼續關注的話題。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