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lyz06"><acronym id="lyz06"></acronym></small>

        <menuitem id="lyz06"></menuitem>

          <output id="lyz06"></output>

        1. <ins id="lyz06"><option id="lyz06"></option></ins>

          “宏圖第三篇章”謎底即將揭曉,特斯拉能否坐穩新能源汽車霸主寶座?

          2023年03月01日 14:22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吳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美東時間3月1日下午4點(北京時間3月2日凌晨5點),全球矚目的特斯拉投資者日將在得州舉行,屆時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Master Plan Part 3)將揭開神秘面紗。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投資者日在即,馬斯克也很應景地重新奪回了世界首富寶座。受多重利好提振,今年特斯拉股價大漲近70%,更是較1月6日觸及的盤中低點上漲約100%,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迅速回升。

          目前特斯拉還沒有公布投資者日活動的細節。根據特斯拉官網公布的簡要信息,屆時這家電動汽車龍頭將談及長期擴張計劃、第三代車型平臺、資本配置等主題。

          在“鋼鐵俠”馬斯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宣傳下,市場已經被吊足了胃口,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的謎底即將揭曉。

          通向“完全可再生能源未來”之路?

          2006年,馬斯克提出宏圖第一篇章,希望制造多款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提供可持續能源,目前目標已基本全部實現,代表性產品包括特斯拉跑車Roadster、Model S/X、Model 3/Y等。

          2016年,馬斯克提出宏圖第二篇章,發展儲能業務、擴充電動汽車產品線、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等,目前大部分構想基本達成,相關產品包括Powerwall、Powerpack、Cybertruck、Semi、FSD系統等。

          去年3月,馬斯克宣布正在制定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并透露第三篇章重點戰略是將公司規模擴大到“極致”。今年2月初,馬斯克又在社交媒體上預告,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將是一條通向“完全可再生能源未來”之路。

          深創投創新投資研究院研究員林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不小競爭優勢,成本低、產品力很強,在軟件能力的配套、能源體系的創新等方面都有比較強的優勢,有很強的標準主導權。

          目前市場預計,在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中,馬斯克可能會談到擴大電池生產、擴大公司制造足跡、儲能增長等話題,也繞不開關于“下一代車型平臺”的話題。

          伯恩斯坦分析師Toni Sacconaghi認為,對于特斯拉投資者來說,在投資者日到來之際,特斯拉最重要的問題是公布下一代低成本車型平臺的狀況,特斯拉急需推出一款平價電動汽車來滿足投資者的高增長預期?!拔覀兊难芯勘砻?,電動汽車車型在推出第三或第四年后,通常難以繼續增加銷量?!?/p>

          2012年和2014年特斯拉開始生產Model S和Model X,這兩款汽車基于第一代車型平臺打造,2018年銷量達到了11.60萬輛的峰值,到2022年銷量已經降至66705輛。

          而特斯拉大眾市場車型Model 3和Model Y則分別于2017年和2020年開始出貨,這兩款汽車基于第二代車型平臺打造,2022年銷量達到124.71萬輛,比2021年增長37%。

          基于第一代汽車平臺的Model S和Model X價格大約為10萬美元,而基于第二代平臺的Model 3和Model Y的售價大約為5萬美元。在最近的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就曾表示,“下一代車型平臺”是公司的首要任務。馬斯克則表示,下一代車型的尺寸將小于目前在售的Model 3/Y,成本將是現有平臺的一半。

          如果特斯拉推出價格較低的車型,或將促進業績繼續高速增長,并幫助特斯拉打進更廣泛的汽車市場。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預計,第三代平臺可幫助特斯拉降低未來多款車型售價,平均每輛車銷售成本甚至可能降至20000美元,而更實惠的價格也可能吸引更多客戶群體。特斯拉或將談及其他降本措施,包括內部電池制造技術、產能擴充、掌握原材料供應等。

          富國銀行分析師科林·蘭根也認為,在最近這輪股價反彈后,特斯拉需要一個新的助推器才能讓股價更上一層樓,而一款價格3萬美元的第三代汽車就是這個助推器。如果第三代平臺把新車的價格降到每輛3萬美元,那將極大地擴展特斯拉的市場。目前特斯拉汽車占美國電動汽車市場55%的份額,3萬美元的價格標簽有望把這個數字擴大到95%左右。

          投資者日還有哪些看點?

          從特斯拉本次投資者日的邀請函背景來看,“一體化壓鑄”制造技術可能會成為此次活動的另一大焦點。美國工程公司Munro & Associates近年來拆解過多輛特斯拉,該公司總裁Cory Steuben指出,邀請函背景是由一體化壓鑄車身組成。

          根據特斯拉公布的信息,采用一體壓鑄技術后,Model Y原方案80個沖壓焊接零件可集成為一個鑄件,并實現40%降本、10%減重。

          此外,特斯拉4680電池也可能迎來新進展。4680電池是特斯拉2021年“電池日”發布的新型電池,其容量提升5倍、續航里程提高16%、每千瓦時成本降低14%,但至今尚未實現批量化生產裝機,本次投資者日或許是宣布新進展的一個契機。

          特斯拉還可能會在投資者日上透露更多關于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消息。特斯拉最早計劃2021年將Cybertruck推向市場,但由于產能以及最終產品形態問題,Cybertruck的交付時間一再推遲。不過在最近的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透露,將在2023年夏季的某個時候開始投產Cybertruck。

          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選址問題也可能會有新消息。2月28日,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表示,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已承諾在墨西哥北部的蒙特雷市建廠,特斯拉將會在本周的投資者日活動上宣布更多關于建廠的細節。

          特斯拉霸主地位能否延續?

          在近期激烈的新能源車價格戰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霸主特斯拉占據了不小優勢。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特斯拉近期股價回升和銷量走高息息相關,今年1月份特斯拉的銷量特別好,降價策略將一些其他品牌的消費者吸引過來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占有優勢地位,銷量領先,利潤空間也很大,更有降價的底氣。

          同行也表達了對特斯拉實力的認可。福特前首席執行官Mark Fields表示,特斯拉仍是電動汽車市場的標桿,規模較小的參與者將面臨失敗或被規模較大的同行吞并的風險。

          此外,近期特斯拉海外的第二座超級工廠也傳來了好消息。2月27日,特斯拉發布消息稱,德國柏林超級工廠Model Y周產量突破4000輛,比原計劃提前。特斯拉原本打算在3月13日當周將柏林工廠的周產量提高到4000輛,到6月底將周產量提高到5000輛以上。

          在林瑋看來,蘋果等很多美國企業擁有C端產品定義能力,但大規模生產能力是不足的,而特斯拉能做到平價、大規模制造,這其實并不多見,接下來特斯拉的愿景是到2030年每年銷售2000萬輛電動汽車,會產生很強的標準化能力和降本能力。對比來看,很多造車新勢力是低毛利甚至虧錢造車、賣車,這是未來與特斯拉競爭時會面臨的一個長期問題,目前還沒看到特別明確的破解路徑。

          此外,特斯拉還在儲能等領域持續發力。近幾年,特斯拉的電池儲能系統Megapack在北美尤其暢銷,該地區的電力網絡在深冬和酷暑時極不穩定。馬斯克過去曾多次強調,特斯拉能源業務的潛力超過特斯拉的電動汽車。

          去年是特斯拉儲能業務爆發的一年。2022年特斯拉儲能系統出貨量6.5GWh,同比增長64%,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2.5GWh,同比增長152%。與此同時,特斯拉在手訂單仍在不斷增長,截至2023年2月,Megapack預訂頁面最早交付日期已從2024年第三季度延期至2024年第四季度。

          林瑋告訴記者,馬斯克的愿景并不僅僅是車,也包括更廣闊的能源基礎設施,希望整個能源體系實行脫碳,特斯拉的增長動力也不僅僅來源于車,也包括上游礦產業務、Powerwall、Powerpack、Megapack等一系列布局。

          短期來看,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但從長期來看,特斯拉未來也面臨一些挑戰,隨著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加碼電動汽車,特斯拉的龍頭地位也會受到一定沖擊,未來的市場格局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張翔表示,特斯拉之前的市場份額特別高,但隨著傳統車企紛紛推進新能源轉型,未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預計會被稀釋。

          未來電動汽車也有不少痛點需要克服。在張翔看來,新能源汽車的能量密度仍有待提高,續航里程仍是痛點,充電樁數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改善充電難的問題,自燃等安全問題也需要解決,但最終新能源汽車會取代燃油汽車,這個大方向不會變。

          不管是對特斯拉還是其他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都無比廣闊,未來存在無盡的可能性,“燃油車時代”或早或遲終將落幕。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