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lyz06"><acronym id="lyz06"></acronym></small>

        <menuitem id="lyz06"></menuitem>

          <output id="lyz06"></output>

        1. <ins id="lyz06"><option id="lyz06"></option></ins>

          醫健年報掃描丨聯影醫療2022年營收增速放緩,國產影像設備龍頭高增長邏輯在哪?

          2023年03月01日 09:4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武瑛港
          雖然聯影醫療營收增長超過20%,但是和2019年-2021年期間超過50%的復合增長率相比,增速似乎已明顯下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武瑛港 北京報道 2月27日,聯影醫療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2022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約92.4億元,同比增長27.3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5.3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12.43%。

          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聯影醫療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向市場推出多款創新型產品。在國內市場,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和銷售管理,推動業務穩健增長;在海外市場,克服復雜的區域經濟變化與地緣政治的影響,憑借高性能產品和創新技術,業績取得了顯著突破。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聯影醫療營收增長超過20%,但是和2019年-2021年期間超過50%的復合增長率相比,增速似乎已明顯下降。那么,問題出在哪?

          或因疫情提前透支市場需求

          根據招股書數據,2019年-2021年聯影醫療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9.8億元、57.6億元及72.5億元,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56.03%,其中2020年營收增速達93.3%,凈利潤分別約為-4804.8萬元、9.4億元和14.0億元,2021年增速為48.9%,實現了較快增長。

          相比之下,2022年聯影醫療的營收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7.36%和15.31%,背后原因或許與疫情影響下部分影像設備市場被透支有關。

          據了解,疫情期間國內CT采購量出現明顯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7-2019年,全國CT銷售量分別為3020、3511和3825臺,到2020年銷售量增長73%至6610臺,2021年進一步增長到6889臺。

          曾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疫情期間一定程度上已經透支了CT市場的未來增長,短期內國內CT采購量已經基本到頂,未來三年新增銷售量可能很難超過7000臺,會走下坡路,能超過6000臺已很不錯,估計三年以后才能進一步增長,“但被透支的主要是基層市場,減少的上千臺需求大部分將是基層16排CT?!?/p>

          聯影醫療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在新冠疫情早期CT和DR產品市場需求激增,提前釋放了今后一段時間的部分新增購置需求。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來,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印發多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版本,將肺炎影像學特征作為新冠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其中有診療方案更是將肺炎影像學特征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判斷標準。因此,通過CT和移動DR產品進行的肺部影像檢查成為新冠感染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方式,短時間內推動了醫療機構對CT和移動DR產品的大量配置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了聯影醫療此類產品的銷售收入。

          2020年和2021年,國家發布推動疫情防控基礎設施投入的相關政策,也帶動了CT和移動DR的市場需求。然而隨著疫情政策變化以及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成為新冠疫情檢測的主要手段,醫療機構因新冠防控產生的CT和DR產品的購置需求不再發生。

          另外由于CT和DR的使用壽命為5-10年,新冠疫情早期購置的此類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醫療機構今后幾年的常規使用需求,造成其后市場總體需求相對下降,可能導致聯影醫療CT和DR產品的銷售收入增速放緩甚至下滑。

          而CT和DR正是聯影醫療的重要產品,招股書數據顯示,按2020年度國內新增臺數口徑,聯影醫療CT產品在國內新增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64排以下CT排名第一、64排及以上CT排名第四;DR及移動DR產品在國內新增市場占有率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

          2019年-2021年,CT銷售額分別占聯影醫療主營業務收入的34.67%、45.14%和47.87%,另外XR產品銷售額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12.38%、14.46%和6.91%。據了解,XR設備可分為通用X射線機(GXR)和介入X射線機(IXR),GXR包含常規DR、移動DR等。

          關鍵零部件如何突破

          在低端CT市場透支的情況下,高端設備的重要性會進一步凸顯,但是關鍵零部件或將成為包括聯影醫療在內的國內醫療設備企業所共同面臨的挑戰。

          根據灼識咨詢的統計數據,醫學影像設備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細分市場之一。預計2030年全球醫療影像設備市場規模預計達627億美元,2020-2030年CAGR為3.8%;預計2030年中國醫療影像設備市場規模達1085億元,2020-2030年CAGR為7.3%。

          球管是CT的關鍵零部件之一,曾有醫療設備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國內可以生產5.3MHU(熱容量單位)以下的球管,穩定性和可靠性正在持續提升,但是5.3MHU以上的球管和進口產品存在明顯差距,比如血管造影設備需要有連續的曝光,那么就要用高熱容量的球管,高端的CT設備同樣需要。

          另外核心零部件的元件和原材料也亟需突破,比如PET-CT探測器中的硅光電倍增管,簡稱SiPM,可以將微弱光信號轉化成可測電信號,也是依賴進口,突破這些元件可能比解決整機問題還要急迫。

          聯影醫療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其部分產品的核心部件依賴外購,可能產生短期缺貨或成本上升風險,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聯影醫療生產CT產品用的球管和高壓發生器,生產XR產品用的X射線管、高壓發生器和平板探測器,以及生產RT產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購為主。

          因此,一方面聯影醫療生產用的外購核心部件存在無法穩定供應的風險,因為主要境外供應商位于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若上述國家如果出臺負面政策限制生產所需核心部件的出口,可能導致公司無法足量進口上述核心部件;另一方面,對外采購核心部件還存在價格波動的風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聯影醫療目前已在關鍵零部件方面推進技術攻關,例如已通過自研掌握了高壓發生器技術,目前該零部件已經實現量產并運用于部分產品中,以及近日聯影醫療正式推出新一代分子影像技術平臺和業界首款全芯無極數字PET/CT,該PET-CT系統的核心技術關鍵在于聯影醫療自研的分子影像專用芯片。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聯影醫療市場份額可能還會面臨下降的風險。

          據招股書分析,一方面,我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市場過去一直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醫療等外資企業壟斷,在高端PET/CT、MR和CT等產品市場,進口品牌曾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經過十余年發展,進口品牌的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但是憑借其過去多年積累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和技術優勢,進口廠家仍然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聯影醫療還面臨國內醫學影像設備廠商的競爭,包括邁瑞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等在內的國內廠家在XR、CT、MR和PET/CT等產品領域的布局。

          但是根據西部證券研報分析,市場認為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長期被GPS(GE醫療、飛利浦和西門子醫療)壟斷,研發壁壘高,國產廠家難以突破,但是聯影醫療作為國內醫療影像設備的龍頭企業,低中高全產品線覆蓋,更有業內首推的頂配PET/CT、5.0TMR等產品見證研發能力。

          此外,市場認為大型醫療設備更新換代周期長,公司業績難以長期維持,但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大型設備更換周期有所縮短,且維保服務會隨著裝機量提升逐年增加,貢獻維保收入。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