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余潔(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兑巹潯分赋?,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數字經濟的發展,其實是一次重大的經濟形態轉型,涉及很多方面。如果回顧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以及后續的每次工業革命,變革的影響主要涉及人類四大領域:一是社會治理與生活方式;二是能源結構及能源體系;三是產業結構及對應的模式創新;四是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數字經濟是數據成為主要生產要素后的新經濟形態,實體產業和金融市場都會發生對應的數字化升級、轉型與重組,進而形成數字經濟的雛形。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產業的邊界會變得模糊,實體產業和金融市場也會高度融合。因此,數字經濟新形態通常不是產業數字化或數字產業化的結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興起,引發了“關鍵生產要素”變遷,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性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將進一步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未來,我們應結合數字經濟理論研究與底層基礎技術創新,鼓勵數字經濟的產業化落地,打造與構建智慧產業生態,高質量建設數字中國。
不妨以能源數字化為例來做具體說明。能源和信息,是支持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當前,清潔低碳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以新能源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能源革命,正在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全新能源體系。能源數字化,是《規劃》中“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以及“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的關鍵所在,數字化在構建新能源體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化在新能源體系發揮作用,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技術的廣泛利用。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后,會大量使用分布式能源、儲能、電動汽車、智能用電設備等交互式設施,為使各類能源間的靈活轉換和互通互濟,提升生產、傳輸、消費環節數據利用效率,就需要廣泛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類能源全生命周期數據價值:5G技術為能源系統提供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的通訊能力,物聯網技術實現海量設備在線接入和數據采集,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能源大數據的計算、處理和分析效率。能源企業通過數據分析優化決策,從而提升能源生產、傳輸、交易與消費的運營效率,最終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與安全性。
二是形成能源數字平臺,輔助構建“新能源+儲能+微電網”的分布式電力能源體系。以光伏發電為例,隨著成本的快速下降,技術、效率與性能在不斷提高,光伏最適合的應用不是建設集中式的大電站,每家每戶都可以有自己的發電站。隨著儲能產業的興起,光伏和風能將成為主流能源。新能源的微網體系,也就是新能源+儲能+微電網。隨著微網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結合數字技術為基礎支撐,自然而然會產生一個新的具有資源集結與配置等功能的服務網絡。這種能源平臺經濟把各地的微網聚集在一起,發揮微網用電、儲電、發電的功能,甚至可以實現電力交易。該體系一旦推廣普及,能源體系就能實現從集中式到分布式的轉變。相對于集中式,分布式電力更靈活,可以進行能源交易,可以預測需求,為用戶提供電力。
三是虛擬電廠的應用。隨著分布式發電越來越多,儲能技術越來越成熟,很多家庭、單元、小區、小鎮,乃至企業、園區都各自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能源體系。用互聯網把它們統一管理起來,又會轉變成一個集中式能源。這么做有很多的優點,一是給所有的“電廠”一個統一的管理,能夠在電網里面實現最有效的充電和放電;二是每家每戶可以自己調節,實現最佳的用電和充電,降低用電成本。這個虛擬電廠的規??梢愿鷤鹘y的規模一樣大,但又是虛擬的,雖然不是真實的電廠,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用電戶、發電戶和儲能戶。用互聯網的技術把微電網體系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加龐大的、強大的、靈活的電力系統,這將成為新能源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自然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