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罕見病是一類慢性、多數不可治愈,且發病率很低的疾病。據《中國罕見病定義研究報告2021》提出的定義:將“新生兒發病率小于1/萬、患病率小于1/萬、患病人數小于14萬的疾病”列入罕見病。由于其發病率低,相應醫療資源較為缺乏,對其診斷及治療的研究也受到限制。
近年來在多方的持續努力下,罕見病領域日益得到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隨著國家政策、法律等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推動整個產業快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年一變化”。那么,罕見病領域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今天(2月28日)是第十六個“國際罕見病日”,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罕見病事業部負責人胡軼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罕見病藥物涉及到的領域包括創新藥物的注冊可及、診療系統的搭建、患者支付可及性的落地三個方面。近幾年,很多罕見病藥物享受了快速審評,甚至是有國外臨床數據的可以享受免臨床數據的注冊條件,可以讓更多國外的創新藥物來到中國。而在國家的鼓勵下,本土創新也是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與此同時,診療體系的搭建也非常重要。即使有了創新藥物,缺乏診療體系的搭建,病人并不會被發現。
“在備受關注的支付問題上,現在確實有一些罕見病已經在醫保目錄上,但也有更多高值的罕見病創新藥物并沒有被醫保目錄所覆蓋。這也需要企業與各方構建合作,推動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我們除了需要溝通醫保,也會聯合各個地方政府,將罕見病藥物納入商業惠民保。此外,企業的社會公益類的患者援助項目,以及很多的慈善基金也必不可缺,需要推動進行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焙W清說。
罕見病患者深陷診治難題
罕見病的流行病學數據在世界范圍內差異較大,世界各國對罕見病的定義各不相同。美國將患病總人數低于20萬的疾病定義為罕見??;歐盟將患病率低于50/100,000的慢性、漸進性且危及生命的疾病定義為罕見??;日本將患者總數不超過5萬人或患病率低于40/100,000的疾病定義為罕見病。
我國罕見病管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罕見病流行病學數據相對缺乏,對罕見病以目錄清單形式進行管理。2018年5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科技部、國家工信部、國家藥監局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其中共收錄121種罕見病。罕見病目錄作為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持續動態修訂增補中。
相比較之下,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在以患病率來定義的5,304種罕見病中,有84.5%低于百萬分之一。據保守的循證估計,罕見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3.5%-5.9%,全球受罕見病影響的人群有2.6~4.5億。中國目前已知的罕見病數量大約有1,400余種。由于罕見病常常確診困難,有大量罕見病被當作普通疾病治療,或并未發現,實際的病種數量可能更多。據估計,中國的罕見病患者群體已超過2,000萬。
在談及“超罕見病”的診治現狀時,有臨床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罕見病在臨床存在三大難題:
一是診斷難。由于單病種罕見、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罕見病患者長期面臨早期識別和診斷率不足的難題,如何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是早診斷較為關鍵;
二是認知難。罕見病有它非常獨特的特征,醫務人員、大眾、政策的制定者、疾病研究者需要在診斷方面加強對“超罕見病”的診療認知,加強對此類患者的了解,以及對該疾病的認知,不能用常見病、一般罕見病的用藥概念去認知“超罕見病”;
三是保障難。解決罕見病患者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問題,需要特殊的補丁政策來解決。因此,如何在整個防治過程中,利益相關者如何來調整大家的利益關系,共同維護這一群患者的貧困問題、診療問題、社會權利問題,也成為急需解決的方向。
灼識咨詢經理劉宇琪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罕見病種類繁多,目前全球已知的就有幾千種,占到人類已知疾病種類近10%;但從人群上來說,罕見病通常指的是患病人數占總人口千分之0.65-1的疾病,罕見病的發病機制相較于常見病更為單一,因此罕見病藥物的針對性也很強,如果單一病種患病率低,也就意味著單一病種藥物市場需求量很小。
“但對市場化的企業來說,任何新藥的開發都需要權衡研發投入、成功率和市場空間;我們目前對很多罕見病的認識仍然有限,同時藥物研發周期長、臨床試驗入組難、投入大,尤其需求(可及人群)也很少時,很多企業沒有足夠的研發動力,即時成功獲批,也只能通過高價獲得平衡的收入回報?!眲⒂铉髡f。
多方聚焦解決可及性難題
根據《2023中國罕見病行業趨勢觀察報告》,受益于利好政策,我國在罕見病藥物品種覆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國內藥企也逐漸參與罕見病藥物的引進、研發與仿制?;凇兜谝慌币姴∧夸洝?,中國有81款罕見病藥物正處于臨床試驗或上市申請階段,其中46款藥物為本土自主研發。
不過,由于罕見病藥物研發成本高,臨床試驗開展困難,此前,海外的孤兒藥很少考慮在中國進行申報,布局罕見病藥物研發的國內藥企少之又少。我國的罕見病患者曾長期面臨“境外有藥,境內無藥” 的困境。
為解決罕見病患者群體迫切的用藥問題,我國政府出臺一系列鼓勵罕見病藥物研發上市的政策舉措,在豐富罕見病藥物品種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進展。近5年,我國罕見疾病藥物上 市數量呈現明顯上升態勢,但數量仍然較少。
截至目前,基于《第一批罕見病目錄》,199種藥物在全球上市,涉及87種罕見病;其中103種 藥物在中國上市,涉及47種罕見病;其中73種藥 物在中國上市并納入醫保,涉及31種罕見病。但目錄外的高值藥保障仍是患者用藥可及的核心痛點,目前有16種罕見病的全部治療藥物均未納入醫保,其中13種藥物屬于高值藥,年治療費用多為幾十萬到上百萬。
從國家到地方上,各方都做了大量探索為解決罕見病的用藥可及問題,如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地方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新探索、公益慈善力量參與罕見病多層次保障等。
劉宇琪指出,國家醫保的定位是基本醫療保險,其功能是“?;尽?,需要符合廣覆蓋、普適性的特點,因此國家醫保局會有價格上的底線,目前國家醫保目錄內藥品的年治療費用都沒有超過30萬元的。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倘若為罕見病做出一些特殊傾斜,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會涉及不同程度的規則變化。
“圍繞藥物從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審評審批到商業化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角度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國在罕見病領域相關的支持政策主要從2017-2018年左右開始推進,目前也已經在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整體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多方共同結合中國國情做進一步的模式探索,在例如疾病定義、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的研發方式/方向、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已上市藥物的保障方式/維度等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眲⒂铉髡f。
胡軼清指出,在?;镜幕A上,可以從三方面來聚焦提升患者的用藥可及性。一方面,考慮建立罕見病的專項基金,這一方面江蘇1月份也出文,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進行了先行試點,江蘇已經把罕見病作為一個單獨的專項基金列出來。國家層面上也呼吁,為罕見病的患者建立罕見病的專項基金;另一方面,建立一套專門的評價續約體系。很多時候大病種的評價體系并不適用于罕見病的臨床價值以及價格的評判體系。我們希望呼吁針對罕見病發病率少、診斷難、能治療的藥物又比較少的情況下,能夠建立一個單獨的評價體系。包括每一次的大病種的藥物每兩年會重新談判一次,這個可能不太適合于罕見病。
“由于罕見病藥物研發成本高,患者入組也比較難,我們也希望呼吁政府,針對罕見病通過罕見病這一整套的臨床體系的評價,是否能夠適當地提高給付標準。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夠進行更多的創新支付思考,比如引入商保,或者允許有經濟條件的省份探索創新支付方式。甚至可以將企業納入進來實施四方合作,提高創新支付能力?!焙W清說。